剑网三门派详解 之 少林

冬月初五 2020-3-12 5295

门派大事记


神秘盗墓贼

自从舍利子的神奇功用被外界所知开始,江湖各色人等对它的觊觎就没有停止过,专门供奉高僧舍利子的少林塔林也因此成了藏经阁之外受关注度最高的少林区域。相对于建筑格局紧凑,且拥有许多深不可测的高僧坐镇的藏经阁来说,少林主建筑群之外占地颇大、守卫不足的塔林更多地受到外人的“光顾”。

现在的少林寺塔林就有着这么一群诡异的黑衣人——盗墓贼,他们武艺并不是很高,但是身法诡异,偷盗和挖掘的手法绝对不在江湖上鼎鼎大名的地鼠门之下。起初少林僧众以为他们与以前的“客人”们一样,都是来打舍利子主意的,便派出得力弟子进行监视,并随时准备驱逐。后来却奇怪地发现这些人只是四处游荡,并没有在塔林干那些盗墓的勾当。当他们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大,甚至延伸到了达摩洞一带,差点与附近的看守弟子发生冲突时,少林弟子才发现原来这些人醉翁之意不在酒。

达摩洞历来为少林禁地,除了藏有一些秘典之外,达摩洞后的持国天王殿常用来拘禁江湖上一些凶名远扬的重犯。既然这些“盗墓贼”对舍利子都不屑一顾,那么目标很有可能就是持国天王殿里面关押的重犯。现在里面被看守的重犯正是当年“大光明寺事件”中的明教高手,据传他很可能有前隋的藏宝图在手……


挑选僧军

少林僧军原来是作为太宗皇帝对少林寺的恩赐,允许他们自行编练武僧组成僧军护寺卫国。之前僧军只能由皇帝亲自调遣,可是这次不知道杨国忠用了何种手段,居然使得玄宗皇帝同意让神策军支配僧军的行动。方丈和各位首座一来不敢违抗圣上的旨意,二来认为僧军报国理所当然,便没有深究其理。可是小和尚道衍偏偏认死理,认为这道圣旨有违太宗皇帝本意,并且他还探得神策军居然想驱使少林僧军攻打南诏国的消息。为国效命至上还是恪守戒律为上?少林的僧兵们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一刀流的挑衅

当年谢云流误会吕洞宾和李忘生的对话,击伤师父吕洞宾之后远遁东瀛,被中原武林视作欺师灭祖之人。他亦认为自己被师门背叛,更为中原武林迫害,他以“一击必杀”为追求苦修剑术。他武技初成之后以东瀛流寇试剑,后更在东瀛创立中条一刀流,欲向中原武林复仇。作为中条一刀流赞助者和幕后黑手的藤原广嗣,正希望借助中国的武学壮大自己的力量,重现藤原氏的荣耀,便鼓动谢云流率一刀流向中原各大门派挑战,以学习各门派招式,甚至以武力控制某些门派。

谢云流甫一回中原,便四处挑战成名侠客,未逢敌手的他被中原武林冠以“东洋魔剑”称号。一刀流受此激励,疯狂地扩大自己的“挑战”范围,作为中原一大武林圣地的少林寺自然而然地进入他们的目光。一刀流先是送上战书,要求少林寺派出高僧来与一刀流的高手对战。然而,一向不喜与外人相争的少林寺没有理会他们的要求。恼羞成怒的一刀流便以少室山下的俞村村民和若干少林弟子的性命为要挟,再次逼迫少林出战。少林无奈之下只好派出慧忍等武僧击败田一郎及其麾下的一刀流五番队,一刀流暂时退却。慧忍从一刀流的招式中怀疑他们就是“东洋魔剑”一脉,急将此事回报方丈,以共商对策。


天竺僧的图谋

唐太宗时玄奘西天取经,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中土的佛学,经过近百年发展,中土佛学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反观天竺,内乱不断,大量的经卷在战乱中遗失,僧侣在动荡的环境中也难以静心修佛。那些不甘心天竺佛教就此衰落的天竺菩提会僧侣们来到中原,通过讨好当朝红人杨国忠得建战宝迦兰,准备从少林夺取经藏和武功秘籍运回天竺。

不过天竺僧们也知道少林寺享唐皇恩赐,实力又深不可测,不能力克,只能智取。于是他们派出了佛学医学修为俱臻一流的察贺巴,以毕生不出少林为代价,取得了前往藏经阁抄录经书精研佛学的资格。察贺巴以高超的医术和对佛法孜孜不倦的追求赢得了少林寺上下的信任和尊敬,得以有条件方便实施菩提会的计划。他先是摸清了藏经阁乃至整个少林寺的格局,然后以思乡心切放宝莲灯为名发出信号,通知寺外的天竺僧们以索要察贺巴为由闯入少林。少林当然不能放走察贺巴这个已经遍览了少林所有典籍的外邦人士,更何况他是自愿以终生不出少林为代价来获得这一好处的。不过此时的少林僧众们仍然不知道察贺巴是菩提会成员,他们只当是天竺僧们无理取闹而已。

正当双方唇枪舌剑争执不下,少林寺大部分僧侣的注意力都被这场辩论所吸引之时,菩提会的高手突袭藏经阁,重伤正在练功的藏经阁首座玄乘,并且偷走了少林寺镇寺秘籍——《易筋经》。狡诈的天竺僧在藏经阁失窃时,以方丈有要事处理不便叨扰为由离开大雄宝殿,待得少林上下反应过来之时他们已经远遁洛阳的菩提会总部——战宝迦兰。少林弟子们为了找回失窃的重宝,不得不去闯一闯战宝迦兰这个龙潭虎穴。



最新回复 (4)
  • 冬月初五
    0 2


    门派背景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元宏为安顿来中国传授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便在少室山为跋陀立寺。少林寺建立后,当时前来少林寺求法者达数百人,高足弟子有慧光、僧稠等人。跋陀传法之后,传灯转移,并未继续发展。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释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他在跋陀开创的基础上,广集信徒,传授禅宗,寺院的规模也逐渐扩大,僧侣日益增多,少林寺在那时便成了禅宗祖庭。达摩在少林寺修行多年,于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将法传于慧可,从此禅学在少林寺落迹流传。

    禅宗乃承袭自大乘佛法,讲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在李世民还是秦王时,少林寺就与李唐王朝结下了不解之缘。

    隋末唐初,隋将王世充拥兵东都称帝,国号为郑,并命其侄王仁则为大将军,在柏谷庄设重兵建城池,以阻挡秦王李世民东进。王仁则飞扬跋扈,手段狠毒,侵占了少林寺一百顷的封地。少林寺失去了这一百顷土地,僧众的斋粮失去了保证,度日很是艰难。恰逢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高祖李渊命秦王李世民统领诸路军马前往征讨王世充,谁知初战失利。少林寺的寺主志操是位有政治眼光的和尚,他审度天下大势,认为唐王朝最有可能一统天下,便与众僧商议拿下柏谷屯,献给秦王李世民。于是,志操、惠锡与昙宗等十三名武僧率众以拒伪师,潜入柏谷屯州城内,与唐军里应外合,一举占领了柏谷屯,生擒守将王仁则,献于李世民,为秦王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世民登基后对少林武僧大加赞赏,赐少林寺田地四十顷,水碾一具。十三棍僧俱受封赏,昙宗为大将军。

    唐太宗以后,唐高宗、武则天慕名又多次来嵩山、来少林寺,到唐玄宗时人们对少林寺已有了“海内灵岳,莫如嵩山;山中道场,此为胜殿”的评价。

    武则天称帝时少林更是千方百计地保存李氏血脉,并与天策府一起,成为李家的坚实后盾。大光明寺事件中,少林众僧大显神威,少林武学正统重现江湖。杨国忠当权之时,欲将少林这个对朝中许多大臣都有影响力的门派铲除。他一面控制神策军打压天策府,一面从天竺请来迦兰僧,大肆讲经说法,以图在信仰层面上将少林击倒。

    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九月十三夜,少林寺武僧出动,协助东都之狼天策府围剿气焰滔天的明教,明教精锐死伤惨重,这就是震惊武林的“大光明寺之变”。这一战,少林寺擒拿住了明教前四大法王之首血眼龙王,并将其关入了少林寺持国天王殿中。血眼龙王手中掌握了前隋重宝《山河社稷图》的下落,李唐王室怕此等重宝落入有心人手中,特意请少林寺高僧严密看管,追问重宝下落。岂知消息泄露,天竺迦兰僧十二宝树王之一的智慧王计闯天王殿,救出了血眼龙王,携手前往南疆,准备投靠南诏王。

    南诏统一之后自感不可一世,得知天一教掌握五毒教制毒人之法后更是欣喜若狂,认为这是自己最强有力的武器,于是南诏一面训练毒人士兵,一面秘密与吐蕃结盟,意图吞并中原。

    然而南诏这一秘密的举动并没有逃过别人的眼睛,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各大门派掌门纷纷出山,意欲平息这场浩劫。岂料南诏王狡猾,少林玄正方丈也身陷南疆,不得脱身。少林门中事务暂且由寺中玄字辈的玄钟大师接掌,群雄则各显身手,终于将南诏王的阴谋扼杀在摇篮中,玄正方丈也顺利返回山寺中。无奈方丈身受暗伤,遂仍由玄钟大师代为主持寺中大小杂务,玄正方丈则闭关疗伤,安心静修。


    2020-3-12 回复
  • 冬月初五
    0 3


    思想信仰

    少林弟子全部信奉佛教禅宗。

    天下武功出少林,或许只有少数几位高僧能够看破这名利之关,而大多少林僧人骨子里十分骄傲,对待其他门派也都是表面谦逊,内里自认天下武功出少林。

    少林七十二项绝技招招能致人死命,但少林又讲究慈悲为怀。要在少林武学上突破同样需要在佛法上有所领悟,佛法越高,武功才能越练越强,不然则会伤筋动骨留下隐患。但能参悟这道理的高僧又无须去练杀人的技艺,所以这样的武学障碍导致能练完七十二项绝技的只得达摩老祖一人。

    佛藏在人性中呢,还是需要刻意去追求?“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少,如果是佛能说出来的,就已经“着相 ”了吧。

    着相,指“执著于外相”。


    2020-3-12 回复
  • 冬月初五
    0 4


    门派人物


    不老僧 【渡法】

    年龄:745年时95岁
    所属势力:少林
    地位职位:隐居前辈

    “不老僧”渡法。少林两大隐居高僧之一,也是渡字辈仅存的两位高僧之一。这个“不老”不仅仅指的是渡法功力精深,年岁近百而面容不老,更指他那闻名江湖的老顽童个性。渡法幼年便受戒入少林,与其他沙弥的沉默寡言不同,天赋极佳的他极是活泼好动,而且遇事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令寺内诸僧大为头痛。不过除了好问之外,渡法还是一个勤学之人,因天资过人自幼便跟随罗汉堂首座习武,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及至年事见长,渡法又发展出人生的另一大爱好——美食。他常对寺内的新进弟子灌输自己的荤素观——所谓的荤是指蒜、葱、洋葱这些玩意,而不是肉。寺内上上下下都知道他这个爱好,但是却从未抓到他的把柄,因为看见他吃荤的都跟着他吃过……令人奇怪的是,这么一个性格跳脱的少林弟子在武学上的进展令那些坐了几十年枯禅的得道高僧都感到汗颜。周天寿二年(公元693年),天竺菩提会会首师子光携会内风云火三使前来少林寺恃武索经,师子光武学此时已为天竺第一人,以西域青木掌横扫少林,寺中僧人无人能敌。渡法先许以盛宴劝其归去不果,终出手与之相拼,渡法以金刚不坏身法和燃木刀绝学重伤师子光,自己也为青木神掌轻伤,稍事调息即恢复如初,少林藏经因此得全。其一身修为之高,让寺内僧众瞠目结舌。究其原因,除了本身天赋异禀之外,渡法始终保持着童真之心,武学思维不至僵化,或如他自己所言“治大国如烹小鲜,成大器者莫不如是”,他一直以一种烹小鲜的心态在进行武学修行。

    及至晚年,渡法因为不喜与“假语荤”者一起吃饭,便移居后山,不问世事。后来易筋经失窃,久寻未果,少林上下心急如焚。为了保证易筋经不至失传,有人建议方丈玄正去请少林唯一一个将易筋经融会贯通的渡法将其默写出来。天性不喜拘束的渡法哪里受得了这般“折磨”,每日对送饭和催促的弟子极尽调笑和教唆之能,只为逃脱这一烦人的差使。




    白衣僧 【渡会】

    年龄:745年时89岁
    所属势力:少林
    地位职位:隐居前辈

    初唐四杰,“纯阳子虚,翠玉白衣”之一的白衣僧,少林两大隐居高僧之一,也是渡字辈仅存两位高僧之一。

    渡会嗜武如命,他少年成名,乃少林寺渡字辈弟子之中武学进境最速几人之一,二十六岁打出木人巷下山修行。渡会性情豪爽,与各路豪杰以武论交,不过数年,便成为当时江湖上有名的“初唐四杰”之一。周天寿二年(公元693年),天竺菩提会会首师子光来犯少林之际,渡会也在寺中,目睹举寺高僧一一败在天竺僧人手上,天下武功出少林盛誉将要陨落,渡会痛苦莫名,深感自己武功低微。此时,同辈师兄渡法力挽狂澜,击退强敌,渡会在感叹渡法深湛武技同时,更将师兄视为一生努力追赶之目标,从此戒足江湖,在寺中勤修,无奈由于经历太过繁杂,渡会于佛学上的领悟无法达到至高境界,他始终参不透佛学与武学的联系,是以武功要略逊于渡法。渡会喜着白色僧衣,江湖上称“白衣”渡会。




    少林方丈 【玄正】

    年龄:745年时75岁
    所属势力:少林
    地位职位:现任方丈

    少林方丈玄正,上一代达摩院首座,后来接任住持之位。虽然在少林玄字辈中排行第三,但是为人稳重,性格宽厚又不失威严,是以能够接任少林方丈之位。

    玄正本名李夕,乃唐高宗李治之子,唐玄宗之叔。公元670年,高宗以《易经·坤卦》之《彖传》:“含弘广大,晶物咸亨”取年号为“咸亨”,象征“美好”之义。

    李夕出生之时,禁宫为红云笼罩,高宗其时小恙在床,听闻此事,当即命仙师占卜吉凶,卦相曰宫内生有妖孽,欲乱中华,正与咸亨之年相冲。高宗深信其言,遂赐死李夕与其母刘妃。其时众妃之中,刘妃待高宗第八子李旦最好,李旦感念贵妃恩义,冒险将李夕救出,连夜差人送上少林。

    李夕入少林后,列玄字辈,法号玄正,至此皆在寺中修行。待到文明元年(公元684年),李旦登基,欲接李夕回朝,却不料玄正是深有慧根之人,他自幼于少林理佛,深受佛法熏陶,年纪虽轻,于俗世繁华却不甚看重,终是未曾恢复皇弟身份。

    玄正为人稳重宽厚,佛法修为精深,于寺中声誉渐隆,先是接达摩堂首座之位,又于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通过上代方丈渡难考验,继承少林方丈大位。

    玄正虽从未想过恢复皇族身份,然当年李旦救命之恩,他从未曾忘记,是以李旦父子但凡有事相求,若是不违侠义,玄正多会出手相助。他乃唐玄宗之叔,是以玄宗对其非常信任。




    少林代方丈 【玄钟】

    年龄:745年时74岁
    所属势力:少林
    地位职位:少林代方丈

    白衣僧渡会的大弟子,证道院前任首座,专研佛法多年。玄钟对佛法的悟性极高,见解常常受到研佛多年的高僧赞赏。但唯一让人头痛的便是玄钟研佛时过于执著,常常为了一个问题追着师傅们几天都不罢休。所以每当看到玄钟又在那里埋头苦思的话,寺内人就会远远地避开。唯独他的师兄玄正每次都会和他一起耐心讨论佛理,久而久之,师兄弟间的情谊越发深厚。

    年少时,玄钟也同不老僧渡法一般性格跳脱,于习武之事不甚挂心。周天寿二年(公元693年),天竺菩提会会首师子光来犯少林,玄钟力不能敌,身受重伤,又是羞愧又是歉疚,深知自己不是练武奇才,不能完全继承师父衣钵,从此收心养性,专心培养后辈弟子。他为人和善,甚得寺中众人信赖。卸下证道院首座重担后,常年于少林习武场梅花桩指导弟子。

    南诏反唐时期,方丈主持玄正身陷南疆,达摩堂首座澄正率寺中高手前往驰援,寺中群龙无首,各部首座经过商量,请出了退隐多年的玄钟大师暂代方丈之职。




    藏经阁首座 【玄乘】

    年龄:745年时76岁
    所属势力:少林
    地位职位:藏经阁首座

    藏经阁首座。玄乘从小就被父母送入少林,后因悟性出众,被允许入藏经阁观书。由于长年在藏经阁读书,他的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也比较随和,但是内心认定的事就绝不会改变。玄乘不问世事,平日大部分时间都在藏经阁内研习经书,对书视之甚重。他的武艺高强,是目前少林唯一会“金刚护体神功”之人。菩提会的天竺僧以察贺巴为内应,偷袭当时正在运功的玄乘,趁机盗走《易筋经》。玄乘因此身受重伤,后疗伤时又被剧毒攻心,更因为至宝《易筋经》的丢失而自责不已,修为大是受损。




    舍利院首座 【玄行】

    年龄:745年时77岁
    所属势力:少林
    地位职位:舍利院首座

    舍利院首座。玄行从小在少林修行,长眉长须,体型清瘦且弯腰驼背,嘴角下撇,一脸苦相。




    舍利院高僧 【玄壮】

    年龄:745年时78岁
    所属势力:少林
    地位职位:舍利院高僧

    舍利院高僧,德高望重,但十分啰唆,曾被派往天竺迎取佛骨舍利。玄壮收有三名子弟,分别是慧空、慧戒和慧净。




    证道院首座 【澄如】

    年龄:745年时59岁
    所属势力:少林
    地位职位:证道院首座

    证道院首座。身材矮肥,慈眉善目,整天笑呵呵的,就好似一尊弥勒佛,有种大智若愚的感觉。早年修习拳术,善使少林金刚拳,后来受了严重的内伤,无法再修习要求内功深厚的金刚拳,转为研习伏魔棍法,最常用的武器是一根大禅杖。




    菩提院首座 【澄理】

    年龄:745年时55岁
    所属势力:少林
    地位职位:菩提院首座

    菩提院首座。菩提院主要专研刀法和各类特殊兵器、武功。菩提院首座应是达摩院中佛法最高的一位,他修习的内功是“菩提心法”。因为菩提院不仅要教弟子心法武功,更主要承担着全寺的讲经释禅等佛法活动。




    罗汉堂首座 【澄实】

    年龄:745年时58岁
    所属势力:少林
    地位职位:罗汉堂首座

    罗汉堂首座。是少林比较官方的发言人,说话一板一眼,一脸正气,难以接近。年轻时也是性情中人,到了年老之时还是有些许无法克制的骄躁之情,嫉恶如仇,慷慨豪放,少林寺与外界的交流一般都由他处理。不过由于他的年纪越来越大,办起事来有些力不从心,所以也开始在寺内物色新一代传人。他是少林高辈分长老中唯一一个收俗家弟子的。罗汉堂首座是达摩院八大高僧中拳法最高的一位。




    达摩院首座 【澄正】

    年龄:745年时57岁
    所属势力:少林
    地位职位:达摩堂首座

    达摩院首座。达摩院首座修习的内功是“心意气混元功”,又称“少阳神功”,是少林寺除“降龙伏象功”外最高深的内功,另外,在寺中,达摩院首座成为下一代少林方丈的可能性最大。

    澄正本人的佛性深厚,待人极为宽厚。明教重返中原时,少林和天策为了促成中原各派和明教的和解,派杨宁和澄正前往明教和谈。和谈遭到了萧沙领导的伪明教一伙的捣乱,少林弟子误伤了明教法王丁君门下弟子。澄正为了化解矛盾,甘愿接受圣火的审判,赤脚走过明教的圣火道。虽然澄正本身的少阳神功功力深厚,但还是受了不小的内伤。




    戒律院首座 【澄信】

    年龄:745年时55岁
    所属势力:少林
    地位职位:戒律院首座

    戒律院首座。玄正的弟子,不收俗家弟子。他骨骼清瘦,整天板着脸,一副严师的模样。小时侯曾经遭遇瘟疫,父母双亡。他从小就进寺修行,对外界也不太了解,他为人铁面无私,执法相当严明,一直过着相当刻板的生活,也因此会有些拘于教条而不知变通,是一个相当古板的家伙。




    【十八罗汉】

    慧无、慧得、慧说、慧依、慧法、慧出、慧生、慧一、慧相、慧庄、慧严、慧净、慧土、慧为、慧福、慧胜、慧尊、慧重
    出身年龄:745年时27岁
    所属势力:少林
    地位职位:十八罗汉

    他们是少林寺内选出的用以修炼十八罗汉阵法的精英弟子。十八罗汉选拔极其严格,当选者有护寺抵御外敌之责。




    云游僧 【道衍】

    年龄:745年时27岁
    所属势力:少林
    地位职位:云游弟子、少林禅宗异数

    武周年间,禅宗自六祖慧能开启顿门,嗣后并成为禅宗的正统。得法弟子四十人,其后支派并起,成为大唐禅学的主流。而北宗神秀为保其名位,虽然在长安、洛阳登坛论道,却终究无法领悟禅的至高境界,郁郁而终,他的弟子也日渐凋零。少林寺佛法多传自神秀一支,玄正虽然想一力弘扬佛法,但始终不得要领。相反这数十年间,寺内习武之风高涨,八大首座有五院以武功见长,而佛法不称久已,一些新入门弟子更将少林看作习武之地……方丈玄正一心想要改变现状,无奈禅宗一脉鲜有出类拔萃的人才。

    三年前,一个云游僧人投度牒到少林门下做执事僧人,法名道衍,起初倒也平淡无奇,只是入门前就已经有不错的武功,不过少林门下,高手如云,并不起眼。一日,方丈玄正为了考校寺众的佛法,专门在大雄宝殿前设坛讲法,一时间僧众云集,人头攒动,不过能对佛法有见解之人,少之又少,一连三日众人昏昏欲睡,忽然一个执事僧人,飘身登坛,口诵偈语,方丈大奇,与其论法,整整半日,二人语含机锋,或辩、或坐、或动,最后玄正叹服,不避辈分,当场收他为闭门弟子,但仍属道字辈。而这个僧人也是大有来历,他师父本是神秀座下弟子,慧能立南宗之后,他心中不服,就跑到南宗试图和慧能论道,结果听了慧能讲道,他大感惭愧,于是虚心在此听道数载却始终难窥佛法至境,他知道自己资质有限,决定穷自己毕生之力,去寻找一个振兴北派禅学的弟子。这一找就是数十年,最后终于让他找到了一个深具佛性的孩子,他就是道衍,道衍身负师父的重托,来到少林,果然一鸣惊人。

    再说寺内,此举一出,举座皆惊。多年以来,寺众习武之风鼎盛,但一心执于佛法的仅仅方丈、证道院、舍利院首座三人,而下任方丈人选中呼声最高的达摩院首座澄正,武功在寺中除两位渡字辈之外,可谓第一高手,但佛法方面却始终不能登堂入室,只属下品。而澄正以为少林最重要的是武学而非佛法,玄正虽然对澄正对佛法的无视有所不满,但寺众风气如此所以也并不在意。但道衍的出现,让玄正如获至宝,如神秀的弟子一样,他似乎也看到了振兴北派佛学的希望……

    数月之后,神策入少林挑选僧兵,道衍以出家人不可杀生,神策领兵又不合太宗旧制为由据理力争。后天竺僧闯大雄宝殿与方丈等人辩法,道衍语含机锋将对方驳得体无完肤……玄正认为他佛理精通却未曾入理,而且口含锋芒不知进退。适逢少林易筋经丢失,便命道衍与寻经弟子一道出发,出外云游,参悟佛法。


    2020-3-12 回复
    • 记录·WiKi
      6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返回
文章系网友原创或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admin(a)jilu.wiki,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