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前任门主 【方艺】
方艺出身于蓬莱方家旁系一脉。虽说是旁系,但其高祖辈时也还算是长门一脉的,实力在方家旁系中不容小觑。但蓬莱门主之位传承,素来从长门一脉挑选优异子弟。故而方艺本不具备继承门主之位的资格。
方娥孙之下,蓬莱方家长门子弟有方乾与方苍玉两个兄弟“日月同辉”,遮蔽了众多同龄之人的光芒,方艺便是其中之一。但他性情温厚,也从不在意这些虚名。其实他从小也是一个出众的孩子。他通晓诗书,也是蓬莱医宗门下高徒。他精通歧黄之术,也时常帮助蓬莱附近岛屿的岛民问诊,亦长于家传剑法,在许多次门中大比中,都拿过不错的的成绩。无论是蓬莱门中弟子还是周边岛民对他的印象都颇佳。方乾与方苍玉兄弟两人,与方艺的关系也甚是亲密。
而自从方乾以十六岁稚龄夺得东海海上霸王擂魁首,继而拜入代任苍天君元椎门下为徒后,根据历代苍天君与东海三家的协定,方乾不能继任蓬莱门主之位。但方苍玉素来无心门主之位,无奈承下此责后,最终还是渡海离开了蓬莱。一时间,现任门主方娥孙怒极攻心,大病一场,神宫祭祀占卜言道本代门主之位呈不祥之兆,蓬莱门下更是惶惶不安。
在门主与长老、宗主们的多方考察之下,方艺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映入众人的眼帘。于是他们破格推举方艺为新任蓬莱门主。方艺接任门主之位后,倒也勤勤恳恳,即便是最挑剔的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此后他又与定居侠客岛的方乾重建联系,精心打理门中事物,蓬莱在他的管理下也呈缓步地发展之态。但谁料就当一切即将步入正轨之时,天宝二年,方艺忽遭不明之人暗害,陷入疯癫之态。如今他只能栖身于烂柯山的九辩馆中静养治疗。
蓬莱门主 【方乾】
方乾乃是蓬莱长门所出长子。自小便是不世的武学奇才,被门中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在门主方娥孙的心中,长孙方乾便是下任门主继承人的不二人选。
周久视元年,十年一度的东海海上霸王擂召开。年仅十六岁的方乾与弟弟方苍玉,代表蓬莱参加比试。方乾一举夺魁,成为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擂主,从此名震东海,被冠以“天下第一”的称号。然而,方乾对这“天下第一”既是喜欢也有怀疑,他知道所谓的天下第一只是对于东海而言了,但在东海之西还有那奇才辈出的中原。无奈家有祖训:长门弟子不可踏入中原。
便在这时,元椎带着女儿元沧鸾返回东海,为的是替夫人康仙云寻找九天苍天君的继承人,他注意到了那位十六岁便夺下东海霸王擂的少年,方乾学识广博,武学上亦颇有灵性,元椎认为他正是接任苍天君的不二人选。于是便向方娥孙提出要收方乾为徒。
因苍天君与东海三家之协定,被定为苍天君继承者的方乾自此无法继任蓬莱门主一位,继承人的重担自此落在了弟弟方苍玉的肩头。但对于不知真相的人而言,方乾是违背了家规因而被方娥孙除去了继承门主的资格。
长安元年,方乾与师父元椎之女元沧鸾成婚。次年诞下长子方宇轩。在与元椎修习的过程中,方乾从元椎与妻子口中得知了许多中原之事,开始心有向往,尤其对中原武学深感好奇,便萌生了前往中原闯一番的心思,而此时的方乾认为“苍天君”不过只是一个虚名而已,他心中真正在意的却是“天下第一”的名号。
开元二年,方乾出关之后便就扬帆远航,踏足中土。继而大败南方武林群雄,只身上嵩山少林寺,挑战方丈渡如,取得天下第一的名号。又深入苗疆腹地,寻找师门宝剑,与五仙教教主魔刹罗相识相恋,孕有一女。
开元九年,方乾与剑圣拓跋思南约战南屏山天子峰,他以半招惜败,方知武学上的天下第一他始终不如一人。此战后,方乾依约返回东海,不再踏足中原。继而方乾建立侠客岛,继承苍天君之位。
天宝二年,蓬莱门主方艺被不明之人暗害,陷入疯癫之状。蓬莱门下震动,四宗宗主商议决策,请方乾回归蓬莱,代任门主之责,统御大局。
而方乾回归蓬莱代任门主后,一方面遣座下七枚调查前门主被害之事,亦于蓬莱门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先是于蓬莱法墨道医四宗之下,设立了凌海堂,用以教授蓬莱门下弟子,自己融合蓬莱诸多武学套路所创之“凌海诀”。紧接着打破了蓬莱百余年来不与中原来往的门规,实施开海之策,广纳四海九州之英才入门下。而方乾此举,蓬莱门中也有不少非议之声。
岱舆长老 【方宸】
方家旁系子弟,先门主方艺的胞弟,较方艺年轻四岁。方宸性格豪爽,爱憎分明,为方艺对方乾任性之举的再三包容感到不平,更对方乾擅自辞任门主一事一直心存芥蒂。在方乾和方苍玉相继离岛,方艺仓促继承门主之位后,方宸协助兄长稳定了方家内部的动荡,安抚了客居于蓬莱岛内的四宗,因此深得四宗宗主的信任。
方宸是宗族子弟中的武学高手,尤其擅长使用捭阖剑术。方艺命方宸出任岱舆长老一职,主理方氏族内诸事,和蓬莱岛的护卫工作。在方艺遇害之后,方宸对未能及时察觉并阻止月泉淮的阴谋深感自责。
道、法、墨、医四宗是客居于蓬莱岛上的宗派,一直以来得到方家的庇护,其门下弟子常协助方家打理蓬莱岛内事宜,同时方家宗族子弟中也有不少人选择拜入四宗门下修习。方氏一族虽不会对各宗宗主选举加以干涉,但念及长久以来方家的庇护,四宗一直也对方家家主十分敬重。现任的四宗主中,墨宗宗主墨离和法宗宗主韩昼上任于方娥孙执掌方家时期,对老门主方娥孙最为敬重,认为方乾辞任之举不啻于悖师弃祖。在方艺遇害后,两人对温蘅提出的请方乾回蓬莱主事的提议大为震怒。
方宸同样反对方乾再回蓬莱主事,但温蘅看出了方宸与墨离、韩昼两人性格上的微妙差别,及方宸在方家宗族内部的威望。温蘅找到方宸,将当年方乾之所以辞任家主的真正原因告诉了他。原来当年方乾在赢得了东海霸王擂之后,便被前代苍天君康仙云选做继承人,迫于东海三世家之间立下的规矩,才不得不辞任家主之位。东海三仙家早有约定,苍天君不得由三家家主担任,以防苍天君武学为一家所占。
温蘅之言虽解开了方宸心中的介怀,但身为蓬莱主事者的他仍不得不顾及到来自家族内部乃至客居宗派的反对声。恰逢有弟子从中原带回消息称,方宸于方艺遇害后派出寻找方碧玲的弟子也不知所踪。方宸感到蓬莱门派内外已是忧患重重,此时唯方乾一人能总揽大局,重振家威。方宸晓以利害劝服了墨、法两宗宗主,又力排族内非议促成了方乾回归蓬莱一事。为稳定东海三家之间的平衡,安抚康尹两家,他又多次前往经首道元和洞天福地二岛,说服尹斐觉和康杖石应允方乾暂代蓬莱掌门。
员峤长老,七枚之白相 【谢采】
蓬莱员峤长老,亦为方乾座下七枚之白相。
他出身于陈郡谢氏一族,谢家素以书香传家、出仕报国为训。谢采之父亲谢瑄,虽资质平庸,但也凭着勤苦做了一介长史。谢瑄在任上,素以清廉为百姓称道,而谢采亦是不负所望,聪颖过人。但相比经史子集里了无趣味的内容,小谢采却在着迷于五行八卦、奇门遁甲之术。他经常一边拿着铜钱起卦,一边思索着人性之隐秘。
谢采九岁之时,父亲为政敌陷害,被腰斩于闹市,母亲也因伤心过度而过世。他随长工陈九返归乘船返归海州之时,遭遇了海寇,陈九被杀,谢采也被虏去了鬼山岛。
谢采成为了鬼山岛上的杂役,在伙房里帮忙。后鬼山岛岛主周贲所赏识,跟随左右,凭借运筹帷幄的本事,几年间他已经成为了鬼山岛的二把手。开元九年,谢采携手下亲信反叛,杀了鬼山岛岛主周贲,自立为岛主。随后开始拓展势力,吞并了周边海路上的小型岛洞及资源。逐渐地谢采的势力亦引起了海龙会的注意。
开元十四年初时,东海所有匪寨均接到海龙会所发“搅海令”,令其搜寻领地内所有墓穴山洞,若有线索,立即回报给海龙会。
开元十五年初,海龙会邀谢采密谈,此后谢采扮做海上难民,为东海神医温蘅所救,一同前往侠客岛。此后谢采因前去不系舟送药,与姜鱼结识。
而侠客岛岛主方乾早就发觉谢采之身份,以棋局为邀,二人于院中对弈四十九日之久。谢采也逐渐为方乾之才学所折服。他预感到方乾才是日后东海上各方势力的执耳之人。所以拜于方乾座前,方乾亦将他收为七枚之白相,但为保隐秘,除去方乾和七枚内部,暂不公布谢采七枚之身份,而谢采卧底的身份更是只有方乾一人知晓。方乾嘱咐谢采继续如往常般在侠客岛卧底,日后仍回到海龙会……
法宗宗主 【韩昼】
蓬莱法令及门规,起先由先祖方铮制定,至秦末时,秦相李斯大弟子钟施听闻蓬莱消息,历九死一生渡海而至。此时蓬莱岛上人口渐多,原先门规的诸多纰漏也显现出来。钟施乃法家出身,又为秦相弟子,对于管理岛务与制定条例十分熟悉。继而得到了当时蓬莱门主方辉的器重,并协助方辉着手修订门规。正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蓬莱门下聚集了身份、地位、思想各不相同的人,他们崇尚思想与个体的自由,但过度自由即会失序。钟施在实践过程中,最终撰写出了为蓬莱众人所认可并遵循的门规。钟施故去之后,他的弟子们建立了蓬莱门下法宗一脉。历代法宗宗主负责执掌门中赏罚、律例。
韩昼,字明彰,少时遍读百家之言,而独好商君。性严苛,恶空谈。尝于慎言居与法宗弟子起争辩,论“苟利民,不法故”,驳斥旧刑典,为前任法宗宗主选中,入慎言居掌判。履职严明公正,而为时人称赞。后方乾违背门中禁令前往中原,为明彰所恶,言此人“挟技以犯禁,不足登高位。”
明彰重实利之治,曾偶于千帆船坞见新造渔船,成本不增而加载重,同时以机关节省划船所需人力,更便于渔民出海劳作。明彰见之甚合心意,与造船者一番攀谈,时年墨离正值弱冠,就此两人结成知交。
入慎言居十年如一日,老成持重,声望渐隆,受前任法宗宗主青眼,着重栽培,知天命之年,接任法宗宗主之位。
745年方乾重返门中代任门主之位,再违祖法向中原开放宗门与航路,明彰极力反对,其弟子申朗出言顶撞,道“困于一岛不得上用,何以行法!”明彰初闻甚怒,后于堂中静思,渐悟今时已非往时,遂再未置言,由其弟子向中原去。
墨宗宗主 【墨离】
蓬莱墨宗的建立,源起于西汉汉武帝之时,董仲舒奏《举贤良对策》,言:“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致官家罢黜百家博士,只留五经,儒家垄断仕途。墨家后人闻蓬莱兼容并蓄之名,千里迢迢渡海而来,讲学立墨宗,传承至今。墨宗弟子擅长海船、机关、机甲制造,秉承墨家“非攻”、“兼爱”、“尚贤”的理念。宗派之下辖管奇物阁与千帆船坞,岛上防务所用机关机甲、蓬莱众多出口各地的机巧奇珍与名彻海上的海船,都出自墨宗弟子之手。
墨离,战国时墨家墨翟一脉后人,于机关手作一道天赋极高,少时所做齿轮咬合度已堪比技艺精湛的老师傅,对精密机械材料的触感把握近于毫末。弱冠之年因改良渔船与法宗宗主韩昼结识,后由其引荐担纲设计海船“平潮”,绘制图纸为墨宗上下叹服。
上任墨宗宗主考察其品性,发现墨离极其看重墨家传承,因常有人向他请教技艺,故时常为其他弟子讲学,为人正派且吃苦耐劳,在众弟子中声望极高,遂将其带在身边悉心教导。时蓬莱又逢海兽侵袭,害去人命数条,墨离见此自荐重整机关海防,宗主允其担纲,并加以指导。二人牵头撤换改良全数机关后,海兽再袭,蓬莱未出一人而将其尽数击退,自此墨离于蓬莱名声大噪,渐扬名于东海,致海船重金难求,后被传以墨宗宗主之位。
因少时于机关消息上受到极高的赞誉,也确实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兼任墨宗宗主之位,墨离步入中年后对自己的技艺有近乎自负的自信,蓬莱的机关海防,自扬名后也再未改进。至745年机关被破,墨宗被以污名,墨离受到了极大打击,此后对机关术的追求近于执迷。
医宗宗主/枚之小戎 【温蘅】
温蘅出身于江浙一带的温家,因不是男孩而不为父亲所喜爱,和母亲在家中备受众人欺凌。温蘅七岁时,母亲为家中人所排挤,伤病缠身,未得到及时医治而亡故。温蘅本要被父亲赶出家门,被回门省亲的方夫人拦下。方夫人见温蘅孤苦可怜,便收养了她,将她带回东海,方乾与方苍玉的母亲收养,带回东海蓬莱,成了方乾、方苍玉两人的义妹。
她同方乾、方苍玉一同在蓬莱长大,起初方苍玉并不喜欢这个低眉顺眼、轻言温语的妹妹温蘅。在得知了温蘅的身世之后,他逐渐地对温蘅的想法产生了改观。两人的关系也开始亲近起来,以至之后的无话不谈。而方苍玉只将温蘅当成需要保护的妹妹,但温蘅心中却对这位兄长含有别样的情愫。
后来温蘅拜于蓬莱医宗宗主华靖门下,学习医术。一年后华靖入天圆地方阁闭关,温蘅为了精进自身医术,自请前往北地,拜入北天药宗门下继续修习。
在北地之时,温蘅常与方苍玉通信,但方苍玉却未曾看出言语间流露出的少女的情意,只是与她多有讨论如何通过对方细微的表情判断意图,预知对方下一步的决策,以期达到制敌之效。
周久视元年,温蘅自北地回归东海,长兄方乾取得海上霸王擂魁首,方苍玉虽然出众,但也隐没在兄长耀眼的光芒之下。温蘅本欲将心头之念告知方苍玉,却见此时他心结重锁,只觉不是良辰。
尔后方乾拜入代任苍天君元椎门下为徒,门主继承人之责便落在了方苍玉的头上。温蘅知晓方苍玉本无意于门主之位,但为了之后更好的与心上人比肩,她前去东海游历行医,精进医术,也得了“素心医仙”的名号。
道宗宗主 【李清宁】
李清宁号清宁子,蓬莱道宗宗主。李清宁的母亲尹坤英出身于经首道源岛,是尹天赐的堂姐,自幼跟随尹无乾学习道术,是尹氏同辈弟子中的拔萃者。其父李少玄乃先宗主庄瑜座下的大弟子,在庄瑜还未成为道宗宗主之时便拜入了他的门下。
东海境内的道学流派有蓬莱道宗与经首道元尹氏两脉,与秦时渡海而来的道宗不同,经首道元尹氏于三国时期才来到东海,凭借世代传袭的易传武学“上缺中满剑”傲世东海,后来居上成为了与康、方二家分庭抗礼的东海望族。蓬莱道家素来主张因天循道,避世修己,百余年来拜入道宗的弟子却是越来越少,亦鲜有资质上佳的弟子出现,已显衰微之势。庄瑜主张派出弟子前往经首道源岛与尹家交流修道法门,此言一出,即遭到师弟蒙况的反对,蒙况认为庄瑜的功利之心,扰乱了弟子们无为清修的心境,两人争执不下,蒙况便带领门下弟子离开蓬莱,另寻佳处隐居。
道宗经此重创后元气缺损,庄瑜虽然成为了道宗宗主,座下可倚仗也只有跟随他多年的李少玄。李少玄便在庄瑜的授意下,前往经首道源岛学习象数阵法,并在那里结识了尹坤英。庄瑜与尹无乾计,让尹坤英嫁入蓬莱与李少玄结为伉俪,希望籍此能促进道宗与尹家之间的交流。
但两人的结合不为一些道宗弟子接纳,他们将道宗的分裂归咎于庄瑜“攀附”尹氏的举动,对尹坤英也颇为冷淡。李少玄周旋于道宗弟子与师父之间尽心维系,以期弥合宗内罅隙,与庄瑜强硬的态度不同,李少玄的斡旋之举得到了众弟子的认可,在道宗内部颇有威望,全宗上下皆认为他是下任宗主的不二人选。
曾赴经首道源岛学习大衍算术的李少玄,能够领会到师父庄瑜想要将尹氏专研的文王易术与道宗的齐身内修之法结合的初衷。他以妻子为师学习易术,不期数载便已臻化境。至李清宁出生时,李少玄的思悟已得要领,所以李清宁幼时便跟随父亲学习以易入道,慧观万化的修悟之法。然而算尽天机不饶命数,李少玄在李清宁十岁时便离世了,留下了一部尚未完成的经卷。
随着李少玄离世,道宗内部微妙的平衡再次被打破,尹坤英带着李清宁迁入烂柯山中隐居。李少玄的死也让庄瑜失去了最倚重的弟子亦是知己,也让他开始对自己前半生的执念产生了迷惘。直到他在烂柯山顶看到了独自修行的李清宁,从她的身上看出了李少玄的影子,也从她的身上看到了以易炼神之法的雏形。其后,庄瑜便常以玄袍遮掩相貌,来到烂柯山中亲自教授李清宁学习道学义理。尹坤英虽然知道玄袍老者就是庄瑜,也明白庄瑜的用意,却从未在李清宁面前说破。她拒绝了尹无乾将她接回经首道源岛的建议,选择留在蓬莱独自抚养女儿,并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尽授于她。
李清宁自幼便在父亲的启蒙下显露出了卓绝的天资,又得母亲和庄瑜的尽心教导,至二十岁时学已大成,她完成了父亲遗留的经卷,并在玄袍老者的建议下携所著经卷前去参加了道宗五年一度的论经会。经卷一出使众人异,上前与李清宁论经的道宗弟子无不叹服于她的炼神修悟之法。庄瑜在论经会后指定李清宁为下任宗主。
李清宁此时才明白,原来长久以来于迷津中点化自己的玄袍老者正是庄瑜。庄瑜卸任道宗宗主后,婉拒了李清宁的挽留。庄瑜谓李清宁言,自己此生思不透的红尘悟不破的玄机皆尽于此,遂出海远游。
李清宁为人沉稳持重,清雅和柔,晓利弊识大体,在出任宗主后很快得到了宗内上下的支持,而道宗内部前代弟子间的纷争也终于随着庄瑜的离开而落下了帷幕。
凌海堂堂主 【胁驱】
胁驱出生在涿光群岛,岛是由许多个散落的小岛组成, 在群岛的中心,有一个神奇的小岛,从空中看去,整个岛屿呈圆环状,故而岛上的村民多称其为环心岛。圆环的空缺处被海水填满,中心处生长着一颗巨大而茂盛的榕树,它的根须深入海水之中,常有海豚出没于此,老人们说在那里有位树神保佑着涿光岛,海豚是树神的仆从,它们集聚于此正是为了保护树神。
自胁驱的祖辈起,便生活在涿光群岛上,从没外人来过。小岛虽大,却也只有涿光村一个村子,再没见过其他人,村里民风淳朴,靠打渔打猎为生,也有不大的耕地,种些菜蔬。
胁驱的童年和村里其他孩童别无二致,进林中采果子,打野兔,或是下海摸鱼,弄得全身湿透,回到家中不免被母亲斥责,虽然斥责着,但母亲却还是一次次的帮他补缀耍烂的衣衫。年岁愈长,胁驱生的长手长脚,跑的也更快。他在林间奔跑,像一支离弦的箭,像一阵自由的风。他因自己的天赋而自豪,对一个优秀的猎手而言,跑得快是天赐的神力。
胁驱十岁那年,岛上来了一支商队,领头的那人叫吴千岩,他告诉村民说自己的船队在海上遇到风暴有些损坏,请借宝地暂驻修船。热情淳朴的村民见那吴千岩文质彬彬,便也放下犹疑,招待这些远道而来的可人。但人心险恶,村民们怎会料到,这群旅人再来时,带来的却是灭顶之灾。
原来那吴千岩是采石商,他在涿光岛闲逛之时发现了环心岛中的秘密:岛上的之所以巨树丛生,皆是因为岛上的石头是暖玉之故。这暖玉于普通人有强身健体之效,对于习武之人来说却可以通经络增加内力。得知此秘密的吴千岩看到了商机,他不动声色催促众人将船修好后,即刻启程返归中原。
回到青州家中,吴千岩便联系了青州城的巨浪庄、金沙帮、铁麟派三家掌门。三家掌门听闻此等奇石,当下便定下盟约,各自聚集人手,便出港前往涿光岛了。
涿光岛村民怎能料到此等恩将仇报之事,毫无防范之下,手无寸铁的村民被一一诛杀。年幼的胁驱得父母拼死相护,凭借其惊人的速度逃到了环心岛,误入了林中的石洞。在石洞中生活了三月后,偶得一石室,内中有一奇书:《藏经》。胁驱此时认字不多,《藏经》内所讲的什么内功修炼之法,胁驱并不解其意,翻到后面却见有些图画,画上是一人或坐或站,手上摆着不同的印伽指决。他觉得好玩,依葫芦画瓢地摆出画上的姿势和印伽。殊不知,此处已是整个涿光群岛之环心岛的中心地带,石室正中的晶石,便是整个群岛上纯度最高的一块奇石,力量极强,这些印伽本就使人体以一种特殊的姿势呼吸,五脏六腑经络全开,再加上奇石之力,对内力增进大有好处。胁驱照着书中所画日夜修炼,经络全开,力量更大,速度更快,感知更敏。
三月后,胁驱出洞回到村中,发现涿光岛已成贼匪窝,幸存下来的村民被充当奴隶。胁驱见村人受难便不顾一切冲入贼群,他此时虽内功大增,但招式却不成体系,对付一两个贼子尚可,却难敌贼群。
就在此时,方乾同其下属朴令秀出现,原来方乾发觉近日大量中原船只驶入这片海域,却不似寻常寻常海寇。而与此同时,一种能提升内力的奇石在中原被兜售。方乾派出手下四方查探,知晓事实真相,火速赶往涿光群岛整治恶匪。恰见胁驱被众人围攻,方乾见胁驱速度惊人,轻功超绝,有深厚内力却不知如何驱使,奇之。救下胁驱后不禁细问,才知他心性单纯,如今无家可归,索性收入麾下,教其武学。
方乾将胁驱带回蓬莱,允他入悟剑谷参悟武功,此时的胁驱乃是一块上好的璞玉,只待有经验的匠人雕琢。他天性纯善,无杂念萦心,故而对于诸多武学套路他的领悟较之寻常习武中人进境神速。方乾观之也甚是感慨,如此进境,若是当年的他得见,也要叹一句自愧不如。
待到胁驱习得悟剑谷中蓬莱诸多武学套路后,他渐渐地感觉到蓬莱武学过于精深庞杂,掌法、腿法、剑法、伞击之术、驭雕之术、甚至是奇门遁甲。如他这般有雄厚内力傍身之人,习之尚觉有些许费力,更何况普通的蓬莱弟子呢?而胁驱所思正与方乾所想不谋而合。
在蓬莱一待数年,胁驱对方乾再造之恩甚是感念,又协助方乾处理了不少东海之上的事物,渐得方乾器重与信任,后成为七枚之一,以青衫马为名,常伴方乾身侧。
之后方乾违背苍天君继承人不得前往中原之禁令,扬帆出海,傍身之人唯有青衫马胁驱。此番中原游历,方乾力战群雄、论武少林、深入苗疆、决战天子峰,他逐渐地在切磋历练之中,对于武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将苍天君一脉武学与蓬莱诸多武学套路融合,创出了一门名为“凌海诀”的独门武功。凌海诀将蓬莱的剑法融入伞击之术中,以运伞配合灵动掌法,以驭雕之技回护辅助自身。胁驱初见此功法之时,也惊叹万分,称其为蓬莱众多武学集大成之作。
自天子峰之后,方乾远走东海建立了侠客岛,胁驱也随之左右。在侠客岛上方乾与剑圣拓跋思南亦有武学上的交流,也对“凌海诀”进行了增补与改进。而自方乾后,第二位修炼“凌海诀”之人便是常伴左右的胁驱。
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蓬莱门主方艺被不明之人暗害,陷入疯癫之状。蓬莱门下震动,四宗宗主商议决策,欲请苍天君方乾回归蓬莱,代任门主之责,统御大局,继而调查方艺被害之事。方乾回归蓬莱代任门主后,有意将“凌海诀”授予蓬莱门下弟子,助其武功进境更上一层楼。于是自四宗之下,另设凌海堂,教授蓬莱门下弟子武学,以胁驱为堂主。同时出于历练第二任不回卒时无陵的考虑,便命其随胁驱一同协管凌海堂,任副堂主一职,领堂中弟子护卫蓬莱上下安全。